DSD看來是時代的潮流所趨.....
但網絡上的音樂購買商店大部份仍然是以PCM的音樂為主...
以古典音樂為例.....
若果現在購入PCM版本.......將來若果再重新推出DSD版本....重新購買不是很吃虧.....??
數碼的進步太快....完全不敢輕舉妄動啊.....
版主: devilhades
devilhades 寫:這點我綜合講述一下吧。
首先,PCM仍是目前的絕對主流,且DSD檔案是不能夠後製的,如需處理須將檔案轉為PCM而為之
因此真正的DSD檔案(DSD錄音轉PCM後製再轉回DSD者不計入)可謂少之又少
若非從頭到尾皆使用DSD,使用此格式便失去了意義,此乃其一;
其次:DSD檔案相比PCM並沒有絕對的優勢。
DSD可收錄的頻寬/資訊量更大於PCM,但噪音亦然:事實上DSD檔案的底噪遠大於PCM,達到6db之譜
因此DSD尚須經由數位濾波等方式處理噪音方能入耳,但不適當的處理方式反而容易引至相位失真之苦果,此乃其二。
另外,就算是PCM的數位母帶,原始檔案也大都僅至24bit/96khz
網路上販售的24/192有很大比例是由24/96檔案升頻得來
而藉由插補法升頻得來的檔案,音質必定好於原始24/96?恐怕也不盡然。
因此
1. 如唱片公司起初便未放出DSD檔案可供選購,未來會放出DSD的機率微乎其微。
2. 我建議,如須在網路上購買Hi-res音樂時不必迷信高規格檔案,24/96的PCM反而常會是最明智的抉擇。
devilhades 寫:這點我綜合講述一下吧。
首先,PCM仍是目前的絕對主流,且DSD檔案是不能夠後製的,如需處理須將檔案轉為PCM而為之
因此真正的DSD檔案(DSD錄音轉PCM後製再轉回DSD者不計入)可謂少之又少
若非從頭到尾皆使用DSD,使用此格式便失去了意義,此乃其一;
其次:DSD檔案相比PCM並沒有絕對的優勢。
DSD可收錄的頻寬/資訊量更大於PCM,但噪音亦然:事實上DSD檔案的底噪遠大於PCM,達到6db之譜
因此DSD尚須經由數位濾波等方式處理噪音方能入耳,但不適當的處理方式反而容易引至相位失真之苦果,此乃其二。
另外,就算是PCM的數位母帶,原始檔案也大都僅至24bit/96khz
網路上販售的24/192有很大比例是由24/96檔案升頻得來
而藉由插補法升頻得來的檔案,音質必定好於原始24/96?恐怕也不盡然。
因此
1. 如唱片公司起初便未放出DSD檔案可供選購,未來會放出DSD的機率微乎其微。
2. 我建議,如須在網路上購買Hi-res音樂時不必迷信高規格檔案,24/96的PCM反而常會是最明智的抉擇。
Higuma 寫:
真正的DSD音樂?? 我覺得是根本幾乎沒有,要堅持純DSD就必須單軌錄音後直接完成壓片,
無法有任何後製,否則就是要轉成PCM或DA-類比處理-AD,這是DSD本身編碼方式的限制,
實際上DSD編碼連轉大聲轉小聲都無法用DSP處理.
當然少數中的少數,還是有真正純DSD的音樂發行,也真的是單軌立體聲進DSD encode就
直接輸出,效果我沒聽過,但這絕對是比獨立小廠還極端特殊的作法.....當成個人工作室
DIY都不為過,只是專業程度與設備投入還蠻大的就是.
Higuma 寫:
至於DSD vs PCM? 我不是EE或訊號背景,所以技術細節沒辦法講,但以目前看到的資料來說,
DSD本來是為了解決多bit DA硬體線路上的物理困難,有它創新之處,但一來無法直接後製
二來Sony習慣性綁死專利導致推廣非常緩慢(還是直接說日本本國以外幾乎推不動比較適合?),
拖到現在材料 製程科技遠比當初進步,HD PCM(24/96 24/192等)在硬體線路上已經問題不大,
DSD就更尷尬了.甚至我自己說的話,會覺得它跟本已經垂死了.
Higuma 寫:抱歉,請問你說得Pure DSD SACD,是指只有DSD層的SACD還是
真的單軌錄音轉DSD編碼後完全無後製就壓片生產?
你說Telarc,我一看這牌子就覺得應該只是沒有CD層的SACD.
至於你說DSD跟SACD,那基本是一回事,專利都在Sony/Philipe手中,
授權費不便宜.若要單獨討論DSD的商業應用,那得先找出一個標準
普及化的DSD傳輸介面吧,到現在都只有第三方開發的DoP/DoPE
方案最有推廣性.
william0619 寫:有CD層喔
應該真的是純DSD錄音,完全無後製就壓片生產
我手上也有其他Telarc的SACD,但沒有打上Pure DSD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Bing [Bot] 和 18 位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