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ymphony 寫:![圖檔](http://img682.imageshack.us/img682/3601/headphonesy.jpg)
其實... 聽個音樂嘛...
每款不一樣的耳機, 想表達音樂的方法都不一樣的~
試聽, 交流, 找答案... 找自己喜歡的~
一直以來, 我聽音樂, 也不會局限在"好耳機"上
每款耳機都有他們自己有趣的地方啊!
不管是聽音樂還是玩耳機, 自己開心, 高興~ 最重要
不需要因此傷了和氣, 不是嗎?
還有回樓上某位網兄的話~
PSK插IPT.... 其實也是感動到眼淚都噴出來了... 不毫小~ 差不多有萬元等級耳機的聲音
GSK插IPT就真的很烤北, 只有1千元耳機的聲音, 挺有趣的
推您這篇評語,每一句都很讚。
在下前兩個星期回頭用 Rotel 前級,架構是六倍 OP 放大推 OP Buffer 給耳機,機器改過,手中 OP 一堆,
訓源是 1212m + Digibox (mod) + The DAC1794,
OP 換來換去的,
GSK 在音質與解析上的素質是比低價 M1 高一截,
但不如 Alessandro M1 的平衡與好聽,GSK 不是很好搞的樣子,
懷疑是 GSK 肥肥 100Hz 左右的低頻 OP buffer 控制不是很好。
國外不知有人比 RA-1 與 Melos SHA-1,以後者為基準,RA-1 能推出 GSK 幾成功力?
一些 Mobile amp 的驅動力應該不會比 RA-1 弱到哪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另外,Denon D5000 在下於店裡乍聽之下,曾經覺得很像 "好推的 sennheiser (HD650)",走向很近,
能同時喜歡 Grado 與 Sennheiser 的人在下是蠻佩服,兩種極端。
不過,現在高階耳機似乎都有朝中性一點調音的趨向,老二或次旗艦的廠牌味道會比較重的樣子。
在網路上問一問就購買風險很大,不如到店裡自己聽一聽喜歡哪把,
不然就像在下一樣,每牌買個一兩把回家玩一玩,
有時覺得低階的比較好玩,玩壞掉比較不心疼,心理壓力較小。
Denon 的在下還沒想買,它的人工皮耳墊於店裡試聽 (試其他耳擴) 每次只戴 10 ~ 30 分鐘左右就覺得快冒汗趕快還人。
這是在下對 Denon 的評語, 被 Stax 小羊皮的舒適度毒害的結果。